近日,惠来县供电局的培训室里,此起彼伏的指导声与专注的操作声交织——近500名供电员工正分批次“变身”急救学员,在惠来县红十字会10期专业培训中,硬核解锁心肺复苏、气道梗阻急救、创伤包扎等技能。最终,488名学员成功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拿到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证书,而是近500名电力人向“生命守护者”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何电力人要学急救? 因为他们的工作,离“生死”最近。电力抢修现场可能有意外受伤的工人,社区服务时可能遇到突发心梗的老人,甚至下班路上也可能目睹儿童异物卡喉……对常年奔走在一线的供电人来说,“守护光明”的同时,更需要“守护生命”的能力。
“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才明白——我们多会一点,身边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参训的抢修班队员翻着密密麻麻的笔记说。而这场培训,正是惠来县红十字会与供电局为电力人量身定制的“生命铠甲”。
10期集训,从“纸上谈兵”到“手到擒来”,从理论课堂到实操战场,从模拟人到队友互练,近500名学员在10期培训中完成了一场“技能蜕变”。
第一幕:理论课上,把“救命知识”刻进脑子。 培训首日,投影屏亮起“救护员培训(上)”的字样。 红十字会导师结合电力行业场景开讲:“工地触电如何快速判断意识?办公室突发心梗要先做什么?”PPT上“完全梗阻”的四大信号(不能说话、面色青紫、意识丧失等)被重点标注,“这些细节错过一步,可能就错过抢救黄金4分钟!”导师的话让学员认真地把笔记写满每一页。
第二幕:实操场里,从“手忙脚乱”到“稳准狠” 如果说理论是基础,实操就是“硬功夫”: 01|创伤包扎 红马甲导师蹲在学员身旁,手把手教“环形包扎”、“螺旋反折”:“绷带松了止不住血,紧了影响循环,像给手臂戴个‘安全气囊’。” 学员小陈第一次包扎歪歪扭扭,反复练习后终于能流畅完成,“现在给同事包个伤口,我敢上手了!” 02|心肺复苏 穿红十字背心的女讲师跪在模拟人旁(图6),边按压边数节奏:“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像按压一个软枕头,要让胸廓充分回弹。”学员们围成半圆,有人举手机录视频,有人凑近些观察手法,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03|气道梗阻急救 志愿者演示海姆立克法时,学员们盯着“腹部冲击”的位置,互相提醒:“手要托住肋骨下缘,别压到胸骨!” 培训室的地面沾着练习的汗水,模拟人身上的压痕记录着反复的打磨,连墙上的投影屏都因长时间播放,微微发烫。 488本证书背后:是“人人能救、人人敢救”的底气。 考核当天,理论考场笔尖沙沙,实操考场跪姿、弯腰、按压、包扎……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最终,488名学员顺利“通关”,捧回了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 “这不是终点,是起点。”惠来县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希望这些技能永远用不上,但一旦需要,你们就是离现场最近的‘第一响应人’。” 而拿到证书的供电人,已经在规划“实战”:“下次下乡巡线,遇到村民受伤,我能直接上手了!”“家里老人万一噎食,我也能及时处理……” 守护光明,更守护身边的每一份“烟火气”。 从变电站到田间地头,从抢修一线到社区网格,惠来供电人的身影始终与责任相伴。如今,他们的工具箱里多了一份“隐形装备”——能救命的急救技能。 正如一位学员在朋友圈写的:“以前觉得‘安全’是修好每条线路,现在懂了,能守护身边人的生命,才是更温暖的安全。” 未来,这些带着“红十字”印记的电力人,将继续点亮万家灯火,也更愿成为黑暗中的那束光,在危急时刻,为需要的人按下“生命的重启键”。 致敬每一位认真学习的电力人! 你们守护光明,我们守护你们的“生命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