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来源:代表联络工委 发布时间:2016-07-15 17:49 浏览次数:10842 【字体: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总体而言,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进展还是缓慢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基础设施差上网成本高。农村宽带资费相对较高。宽带资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农村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在城镇居民收入占比普遍低于4%,在农村居民纯收入比重普遍高于8%。

二、数字鸿沟大差距仍明显。我国在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等方面城镇和农村普及率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相关测算表明,2012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44,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45%左右,表明城乡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

三、信息实用性差针对性低。我国农业信息网站,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建设。这些网站的功能大都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农民朋友只能被动接收。对于农民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掌握不到位,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实际的困难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准确的产前市场分析、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物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匮乏,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状况,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人才队伍缺乏服务力弱。目前我国农业管理人才中既懂综合业务水平信息,又懂农业科技知识人才较为缺乏。在面向农民服务层面,农村地区严重缺乏信息服务人员,有些乡镇只有1-2名信息服务员,有些乡镇甚至没有。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由于缺乏考核机制,很大一部分信息员忽视公益信息服务,对公共信息服务内容不清,服务功能不会操作,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开展服务的水平不高,业务水平远远不能达到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服务的形式、内容、效率等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

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进村入户,扩大“金农”工程建设规模,加强城市服务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构建集信息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信息服务站,配备相应设备和信息员队伍。推进农村公共信息化平台、农村通信畅通工程、宽带进建制村工程、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工程、动植物防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沉。实施“万村千乡上网工程”,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推进4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网络保障。同时全面降低农村宽带资费。重点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乡镇网站、村信息站等项目。

二、提升涉农信息质量。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优化国家和省级信息资源,重点整合省、市、县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一村一站资源的协同使用。组织涉农信息资源需求调研,坚持以实际应用为主。统一开发部署面向“三农”服务的信息资源系统,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和政策法规服务,建立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在综合信息平台基础上,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根据现有专业条件、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建立专业性、区域性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重点开展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立农业公用数据库、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知识系统、农业监测预报、农业动漫、一村一站资源等信息资源建设。

三、开发农村信息系统。加强实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探索开发低成本、高实效、易操作、功能完备、服务多元且适宜在农村推广的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开展农业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3S农业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物联网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服务质量。

四、重视智能手机应用。基于农村移动电话的普及,支持手机网站、手机短彩信、手机报、手机动漫、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远程技术咨询等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与示范。开发多种类型的客户端,实现农村手机信息定制、接收、推送、查询、互动、作物病虫害与动物疫病专家远程诊断,满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移动运营商面向农村用户开展手机定向访问的资费优惠服务,如优惠套餐,访问国家和省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不限流量、时长等。重点开展手机智能终端、彩短信、服务热线等系统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农村信息培训。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分发挥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加强对种养能手、农机手、农村信息员和涉农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构筑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构建各级人才队伍。实现农村信息化,首先要构建“最初一公里”人才队伍,包括信息资源采集队伍负责信息的筛选、加工、发布,信息系统管理队伍负责系统开发、维护等工作,以及农业技术专家队伍负责技术咨询、问题互动、技术培训等。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分门别类,分工负责,各有侧重,并给予稳定项目经费支持。其次还需要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能长期扎根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由他们负责农村信息需求调研、农村第一手信息采集、国家农业政策的宣传、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建议从大学生村官、六大员中遴选,具体由农业部门牵头,各乡镇负责落实,并给予人员经费支持。

七、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项目管理层面人员的考核,包括信息采集、系统管理人员,主要是网站栏目点击率,信息发布量,农村网民对网站的评价,信息系统在农村安装、应用程度与效果等。对农村信息员考核主要从一手信息采集数量、质量,工作时间保障,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覆盖面,信息服务人次,信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对信息系统的熟练程度,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农村网民对信息站的评价等。重点在于所有考核指标量化管理,并表彰先进惩罚落后,对不合格人员剔除出队伍,优秀人员给予奖励。

       (供稿:代表联络工委  王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