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会友!发生在榕城京冈的“笔杆子”抗日传奇
来源:编研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5-08-12 15:33 浏览次数:79 【字体:

在榕城区渔湖半岛的榕江之滨,坐落着一个名为京冈(今京北、京南村)的千年古村。这里,古祠林立,斑驳的匾额彰显着往昔荣光,空气中仿佛仍飘散着翰墨书香。然而,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撕裂山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片浸润千年翰墨的偏僻土地,悄然成了“知识抗战”的前沿阵地!

京冈孙氏族人的发祥地观察第

孙氏族人自宋代始祖孙乙在此开基,已繁衍生息近千年。这里文风鼎盛,孙乙次子孙白建“昆季书斋”,聘请后来高中状元、官至宰相的梁克家执教,留下“梦龙涤爪”的名胜古迹。清末,眼光超前的京冈人更率先送子弟远渡重洋求学,新思想的种子悄然播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抗日战争时期,京冈乡一大批知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投入中华民族抗战的行列,也锻炼造就一批革命干部。1938年,孙波成为京冈乡第一位中共党员。1940年,受党组织派遣,孙波与孙向荣等人回到家乡京冈。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猖獗和白色恐怖,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掩护策略——成立“书友会”!几十位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以读书交流、以文会友的名义聚集在一起。他们油印《学习文汇》刊物,宣传抗日救国精神。

1942年,孙波、孙峰等人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将目标瞄准了京冈乡在古沟韩山师范学校读书的十几个男女同学,发展成立京冈乡“学友会”,后来参加人数增加至七八十人。学友会自编自导自演抗战话剧,极大地鼓舞了京冈及周边乡亲的抗日斗志!

孙波故居,京冈“书友会”“学友会”革命旧址

1944年秋,孙波根据《恢复潮汕地区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指示,在学友会成员中吸收一部分骨干,成立京冈游击小组,并担任组长。他们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伍,更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交通情报站工作,成为连接梅北、潮揭丰边县根据地与大南山游击队司令部的关键交通情报枢纽!

京北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权之公祠(大人府)

如今,漫步京冈,整洁的村道绿树成荫,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硬底化道路保障民生,现代化的学校书声琅琅,便利的卫生站守护健康,休闲小公园笑语盈盈。从昆季书斋的琅琅书声,到培英学校的革命启蒙;从“书友会”油印刊物的点点星火,到“学友会”话剧舞台的声声呐喊;从京冈游击小组的英勇亮剑,到今日古村的振兴蝶变——京冈的故事,是一部千年文脉在民族危亡时刻,以笔为枪、以智御敌,迸发出磅礴伟力的壮丽史诗!

让我们一起走进榕城区京冈街道京北村,探寻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原京冈乡的革命人物故事,了解古村厚重的历史人文史事,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风貌,以及“百千万工程”为这个宋代古村所描绘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