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鹅豆·绿意丛生:一个老区村的“红绿”振兴路
来源:馆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09-05 10:34 浏览次数:251 【字体: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鹅豆村连片的荔枝林上,光伏板在田间反射着蓝光。村头的文卿张公祠静默伫立,90多年前,贺龙、刘伯承、彭湃等南昌起义军将士曾在此度过温暖的一夜;80多年前,村里建立了抗日武装小组。从烽火连天的革命老区,到生机勃勃的产业新村,惠来鹅豆村,正书写着一段“红”与“绿”交相辉映的振兴传奇。

鹅豆村是惠来县红色根据地老区村之一。1926年7月,鹅豆乡农民协会在村里成立,农民自卫队积极投身“二五”减租运动,用热血捍卫农友权益。

1927年10月,贺龙、刘伯承、彭湃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军数百人进驻鹅豆村,村民们杀大猪、买鲜鱼热情慰问,这支刚经历过普宁莲花山激战的队伍,在张公祖祠度过了温暖的一夜。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燃起炽热的抗日烽火。1938年4月,中共惠来党总支部成立后,先后在青抗会部分抗日团体中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并在鹅豆乡党支部建立武装小组。

1938年10月,陈良洲等中共党员骨干进驻鹅豆村,秘密组织抗日活动,30多名热血青年组成青抗小组,在总埔洋、前埔等地张贴标语,协助银河剧团巡演,让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山野。中共惠来县工委书记陈绍贡深入村中培养骨干,陈万弟、张妈喜等先后加入党组织。中共鹅豆支部成为抗日斗争的坚强堡垒。   

烽火岁月铸就的坚韧与奋斗,并未随时间消散,而是深深融入了鹅豆村人的血脉,成为他们今天开垦耕作、发展产业的不竭动力:532亩水稻番薯种植区与连片荔枝林相映成趣,8亩撂荒地焕发新生;光伏产业与姜茨加工齐头并进,带动180名村民就业;卷章加工厂、观光农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电商直播让农产品走出乡村,2024年特色种养产业销售额节节攀升。  

巷道硬底化,照明设施完善,小学与卫生站升级改造……如今的鹅豆村,既保留着革命年代的奋斗底色,又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采访中,我们行走在村前屋后,了解鹅豆村背后的革命故事,探寻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如何燃起抗日烽火,徜徉在规划有序的产业林带下,感受这个农业特色村在乡村振兴中所展现出来的新气象。

鹅豆村文卿张公祠,90多年前,南昌起义军贺龙、刘伯承、彭湃等将士曾在此留宿

 

鹅豆村水稻种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