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成玉楼!这里演绎着抗日的英雄气概
来源:编研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5-08-14 09:57 浏览次数:43 【字体:

揭东区锡场镇锡西村,一个有着13000多林氏族人的古老村落,地处榕江北河之滨。这里不仅流传着“锡场”名字由来的故事,矗立着成片的潮汕古建瑰宝,更传扬着一段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抗战故事!

元末林氏始祖林南陇迁居于此,发现乡邻淘洗锡沙外售。林南陇带领乡亲建工棚、炼锡沙、制锡器,规模日盛,“锡场”之名遂传扬开来。到了民国年间,“三锡”地域就按中、东、西划分成三个行政村。

行走古村,历史触手可及:明代雅寂公厅、清代勤肃公祠、腾瑞公祠、琢玉学堂、清晖书斋……更有成玉楼等中西合璧的民国洋楼。退休教师林通文介绍,修升公祠门匾为民国文化部长邹鲁所题,寨门门匾“迎瑞”是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于右任题写的。

修升公祠

铭刻在锡西人心中最深刻的红色印记,当属8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那场令日军和伪军胆寒的“火烧成玉楼”战斗。

1944年底至1945年春,日军两度侵占锡场,盘踞于成玉楼。侵略者在此屠杀劫掠,无恶不作,锡西村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1945年4月5日,获悉日军主力离村,仅留小股敌伪驻守成玉楼,复仇怒火瞬间点燃!在党员陈焕新、游击队员林健等带领下,数百村民有的手执铁叉,有的拿着双刀或竹尖担、串仔,直冲向日军驻地成玉楼,还有几人托着浇煤油的稻草,誓要把日军烧死。楼下有敌人被愤怒的村民击杀,当时的呐喊声冲锋声震天动地,战斗持续近两个小时。

锡场民众围攻日军据点旧址——成玉楼

在外的敌人闻讯回增,疯狂报复,数十乡亲遇害,52个糖寮被焚,百余人被抓,村民林为团腹部中弹牺牲,林尖等人负伤,终因武器火力悬殊被迫撤退。“火烧成玉楼”虽代价惨重,却用热血谱写了锡西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壮丽史诗。

战火硝烟散尽,拼搏精神永存。走进新时代的锡西村,早已将这份不屈的抗日斗志,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们锚定“工业兴村、实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食品生产与食品机械制造双轮驱动,集体经济与私营企业蓬勃发展。

同时,锡西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老旧市场改造如火如荼——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即将启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R悦读屋”项目有声有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红色的基因,已深深融入发展的血脉。从当年浴血成玉楼的“同仇敌忾”,到如今聚力发展的“同心同德”,锡西村正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振兴之路坚定前行。

锡西文化广场

让我们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锡西村,探寻这里的文物古迹,聆听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感受乡村振兴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