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认知里,
流感只是“大号感冒”。
但实际上,
每年全球范围内有29万至65万人因流感而去世,
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疾病。
尤其是对于老人、婴幼儿、孕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等群体,
需要警惕。
一、流感和感冒到底什么关系?
流感并不是大号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流感具有更高的危害性。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最大区别在于病毒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普通感冒很少导致严重后果,而流感可能引发致命性并发症,特别是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甚至健康成年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重症。
二、流感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流感的传播方式多样,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
(1)飞沫传播:患者可通过打喷嚏、擤鼻涕、咳嗽等产生的飞沫排出流感病毒,正常人群吸入这些飞沫而感染;
(2)接触传播:患者的鼻涕、口水、痰液污染周边物体,正常人群通过手接触这些污染物体后,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触摸鼻腔、眼睛等黏膜也可导致感染;
(3)气溶胶传播: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病人产生的飞沫长时间聚集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也可传播。
流感的传播方式都属于日常生活行为,平时容易忽视,这也是流感容易传播的原因。
三、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人群普遍对流感病毒易感,大多数为自限性。
部分人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60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
四、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建议所有大于等于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孕妇;
6.6~59月龄儿童;
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均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自费接种。其中:
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肌肉注射;
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肌肉注射;
三价减毒活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鼻喷吸入。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高风险人群建议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室内勤通风,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
五、流感和肺炎什么关系?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患者常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
流感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导致死亡的“罪魁祸首”并非流感病毒本身,而是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等情况下,肺炎球菌可透过黏膜防御体系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
流感病毒与肺炎球菌“狼狈为奸”:流感病毒为肺炎球菌感染助攻,促进其在呼吸道的黏附和定植,肺炎球菌又反过来促进流感病毒的进一步繁殖、扩散和毒力增强。
流感季的到来,流感病毒感染点燃了继发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导火索,增加炸弹爆炸的死亡风险。
因此,在秋冬季节,流感病毒和肺炎球菌的这种相互作用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六、如何预防肺炎?
1.感冒及时治疗
许多人的肺炎是感冒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休息不足引起,所以,感冒后一定要休息,咳嗽严重了一定要就医。尤其是体温有升高的感冒患者特别要注意,这种一般是流行性感冒,合并症多,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多脏器衰竭。
2.适当锻炼身体
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7~9点,这时肺脏功能最强,最好此时进行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
3.主动咳嗽清肺
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肺部的损害。
4.接种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肺炎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国内可接种的肺炎疫苗有以下两种: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13价肺炎疫苗
适用于6周龄-5岁的宝宝,常规接种程序为2、4、6月龄各接种1剂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1剂,共接种4剂。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1-2个月。
23价肺炎疫苗
23价肺炎疫苗,只需接种 1 剂。针对2周岁以上及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