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已处于登革热流行季。中秋、国庆旅游“黄金周”即将来临,旅游人员流动随之增大,目前我市蚊虫活动仍很活跃,请市民朋友务必警惕登革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二、登革热的特点
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热期内有传染性。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是重要的传染源。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14天。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三、登革热主要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四、登革热有疫苗可以预防吗?如何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可预防,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是预防处置的关键。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五、预防登革热出行提醒
对待登革热最好的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灭蚊。假期出行前,公众要密切关注需前往的地区登革热疫情情况及当地疾控发布的蚊子地图等信息。
来返揭人员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配合疾控部门的流调,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