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盐”大“益” 5g足够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9-12 09:33 浏览次数:2387 【字体:

揭阳作为潮客交汇之地,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文化。常见的潮汕生腌海鲜、反沙咸蛋黄、咸菜猪肉、咸橄榄、卤肉、菜脯、咸蚬、红肉米等都是高盐食材。盐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钠的主要来源。若长期摄入不足,会引发低钠血症,出现四肢无力,低血压,食欲不振等症状。但若长期摄入过量,则会引起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因此,吃盐应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建议:11岁及以上儿童和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其他年龄段儿童要更少,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科学食盐,每人每天摄入5g的量足以满足成人正常代谢所需。

为了控制盐的摄入量,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总量控制,学会量化。

烹饪时不仅要注意用盐量,还要计算日常食用的零食、即食食品等食物和在外就餐等的食盐摄入量。可以使用限盐勺、盐罐等工具逐渐降低摄入量。在烹调过程中少放5%-10%的盐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减盐,无非少买、少煮、少吃高盐食品。

少买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隐形盐的问题,查看食品营养标签中钠含量,钠是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中强制标示的项目,购买时应注意食品钠的含量,一般来说,钠超过 30%NRV(营养素参考值)的食品,建议少买少吃;购买外卖食品时主动要求少放盐。

建议:选用新鲜食材;可考虑选择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人群除外);外卖食品多选择蒸煮、清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品,多选择菜单上标示“少盐”或“低盐”的菜品。

少煮

处理食材时尽量避免腌制;烹饪天然食物尤其是海产品等富含钠的食物时宜少放食盐,以鲜代盐;用咸菜、咸鱼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可先用水冲洗或浸泡,以减少盐的含量;在烹调预制菜、方便面等食品时,应减少调料包的使用量,并减少过度调味。

建议:选用天然和新鲜的食材,利用食材本身的原味来提升菜品的味道,降低盐使用量;合理运用烹饪方法,采用蒸煮方式,减少红烧、酱爆等烹饪方式;善用葱、姜、蒜、辣椒、柠檬、香菇、芹菜、香菜等调味料来增加风味而不增加盐分。

少吃

就餐过程中不宜重复调味。不应再添加食盐;不宜食用菜肴剩余的菜汤或汤泡饭;减少腌菜和酱菜等腌制品的食用量和频次,食用时宜使用白开水清洗浸泡除去部分盐分;注意隐形盐问题,少吃高盐食品。

总之,适量摄入盐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通过注意食材的选择和烹调方式的改变,培养清淡口味,我们可以减少盐的摄入量,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关爱“盐值”,迈向更健康的生活!